父母的焦虑是“摧毁”孩子内驱力的“毒药”,你是否也这样?

我自认是一个脾气比较好的人,但我实际并不是一个脾气好的人。

有了孩子后,更是一个急躁的妈妈,尤其是当女儿上学后,朝她发火成了家常便饭。

早晨起床,喊个两三遍不起,就要生气,忍不住地吼:都几点了还不起,叫你几遍啦,你什么时候能学会自主起床啊...

起床穿衣服,又忍不住吼:就一穿一蹬一分钟能干完的事情,你看看你,磨磨唧唧,5分钟都穿不完...

好不容易到了洗漱台,还有唠叨在等着:早晨就这几分钟的时间,你要算好做这个事情用几分钟做那个事情用几分钟,都像你这样拖拖拉拉,哪里还有吃饭的时间...

等坐到桌子前吃饭,又是一顿说教:要像人家似的,不要挑食,啥都吃一点才能长高...

晚上放学,作业桌旁还得去说一说:写作业不要磨蹭,要集中注意力,要多动脑勤思考,遇到不会的题目要去查资料,要长脑子,要记住;需要辅导时,更是变得缺乏耐心,一边讲一边忍不住骂她猪脑子...

每天周而复始,可是发完脾气,看着她害怕的样子,我又很心疼,又开始责骂自己,但是看到孩子,总是又忍不住。

最近,我发现,孩子变了,生活上,她还是拖拖拉拉,学习成绩却是一路下滑,学校里遇到的事情她不再和我分享,说话之前,总会带一句:妈妈,我和你说个事情,你不要生气。

我开始反思:其实早上我也是不想起床的,其实我也想慢慢悠悠的穿衣服,其实我也只想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其实工作时,我也想摸摸鱼...

于是,我开始上网搜索怎么做好亲子沟通,提升亲子教育的质量。我才明白:

对孩子总是不满意,总是吼叫责骂,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好,不如说是对孩子的粗暴干扰。

家长发火、责骂,并不能让孩子按照你的期望改正,相反,他们会变得越来越难管。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找来两个成长环境相似,自身条件类似的孩子。

让其中一个孩子,经常被吼、被责骂,而另一个经常被夸奖。

随后分别进行大脑扫描,结果发现,经常被吼的孩子,大脑体积萎缩,脑容量变小。

研究显示:长期被成年人训斥和责骂的孩子,应激素水平会明显提升,这会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而海马体,是形成记忆的大脑关键区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不管怎么吼、怎么骂,孩子不仅不改,反而会屡教不改;甚至还变得更“笨”、更迟钝了,连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了,考试成绩还不如之前好。

如果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正在吼叫孩子,每次想要朝孩子发火前,可以强制自己先离开他身边,走到别的房间,冷静三分钟。

问问自己:

这样一反思,你会发现,很多自己怒不可遏的时候,并不全是孩子的问题。

有些,是自己对未来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或者把吼叫孩子当成了一种情绪发泄的习惯,骂完孩子自己就解气了。

即使孩子真的错了,他们就应该承受我们这一轮又一轮的狂风暴雨吗?

不,不应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能为我们的焦虑买单,我们是孩子的第一引路人,不要成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霸凌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