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抄袭必究
“王凯你未来不会是这样的”,“一夜成名”后才知世态炎凉
王凯,他是《伪装者》中,八面玲珑、忠贞正义的二哥明诚,他是《琅琊榜》中隐忍霸气、重情重义的靖王萧景琰,他是《欢乐颂》中幽默机智、能说会道的赵医生。
2015年王凯凭借《伪装者》和《琅琊榜》等热播剧迅速走进观众们的视线,突然间爆红。
媒体用“一夜成名”来形容他的走红,但是,王凯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说:我并非一夜成名!
王凯,他是《伪装者》中,八面玲珑、忠贞正义的二哥明诚,他是《琅琊榜》中隐忍霸气、重情重义的靖王萧景琰,他是《欢乐颂》中幽默机智、能说会道的赵医生。
2015年王凯凭借《伪装者》和《琅琊榜》等热播剧迅速走进观众们的视线,突然间爆红。
媒体用“一夜成名”来形容他的走红,但是,王凯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说:我并非一夜成名!
2015年距离王凯踏入演艺圈已经过去了10年,十年前,王凯通过饰演“黄元尚”正式进入演艺圈。那时的王凯,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老师就说“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但那时的王凯,并不相信这样的话。他觉得:怎么可能一毕业就失业,我毕业就去接戏拍戏了。
但毕业后,王凯才深深体会到老师当时所说的话。2007年王凯从中戏毕业,并与华谊兄弟签约。
原本以为与这样大牌公司签约后,往后就是一片星光灿烂的大好前途。
王凯在自己的内心里看好自己的未来,因而一毕业,他就在北京买了房,他跟父母夸下海口,说:你们先把房子给买了,月供你们就不用管了。
然而,让王凯没想到的是,签约华谊的一年过去了,他竟然没有接到任何一部戏的邀约。这时的王凯,才真的明白老师所说的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房子的月供他付不起了,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生活都成了问题。这样的窘境是王凯万万没有想到的。
又过了几个月后,王凯接到了一个娘娘腔的角色,那就是他成名后被大家扒出来的《丑女无敌》中“陈佳明”的角色。一毕业就演这样的角色,王凯当时的内心是拒绝的。
他无法想象自己一开始就接这种角色,会给未来的自己在演艺上是一个怎样的定位。但是,为了生活,他没有办法。他已经整整一年没有接戏了。
所以,他索性安慰自己:就把“陈佳明”当成是磨炼演技来对待吧。不料“陈佳明”演绎得很成功,他一个热血方刚的大男孩,把“陈佳明”演得活灵活现。
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一个好演员必备的条件。王凯,在每一个迷茫和不顺的时刻,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王凯你未来不会是这样的。
演完“陈佳明”之后,王凯觉得:这样不行,以这种角色开端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演技,为了证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止是“陈佳明”,他在2010年出演了《知青》。
刚开始出演《知青》的时候,王凯总是演得不好,他对“齐勇”这个角色拿捏得不是很到位。
因此,他在拍摄的时候,他说台词的声音总是高八度,他的动作也是特别夸张,跟组里的其他演员看起来很不协调。
在《知青》的那个年代,人都是特别朴素和憨厚低调的。但是,王凯似乎还沉浸在“陈佳明”的角色里头。后来导演就找王凯聊了好多次,他让王凯再细细琢磨下“齐勇”。
王凯是一个上进的演员,他私底下下了很多功夫,他每一场戏都自己练台词好多遍,还经常跟身边的其他演员学习,观察大家的表演,后来,他就慢慢掌握了“齐勇”这个角色。
所以,王凯在成名后的采访中说:任何事情都是从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十年当中,我一直在很认真,很努力地在做我的事情,我走的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伪装者》《琅琊榜》让王凯瞬间爆红的背后,承载着王凯无数次演技上的突破。
在《知青》之后,他在《北平无战事》里一人力挑7大影帝:刘烨、倪大红、陈宝国等人,都毫不逊色。
一场围着圆桌讨论的戏,一条过。一路表演下来酣畅淋漓,让导演瞬间对他刮目相看。
所以,没有什么“一夜成名”的神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人们习惯于看到别人“台上的一分钟”,以为那是“一夜成名”,而忽视了别人“台下的十年功”。
王凯的蛰伏的十年,是大众没看到的十年,他的成名才会被看作“一夜成名”。
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一夜成名”的王凯,父母们更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有一天能成为大明星。
毕竟,在王凯未成为演员之前,父母对王凯寄予的厚望是,能安稳过一生就算不错了。
王凯的父母是新华书店的职员。从小,王凯就是一个挺听父母话,循规蹈矩的一个乖小孩,生活也算无忧无虑。
小时候的王凯,并不知道以后的自己要做什么,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在适合高考的年纪,他没有去高考。
因为当年他父母的单位有指标下来,说父母退下来后,可以让子女顶替岗位。
所以当父母跟王凯说:你考大学出来,也就是找一份工作,还不如现在直接去新华书店上班。
就这样,王凯顺理成章地去新华书店上班去了。对那时的王凯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资并且这份工资比其他人还高那么一点点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热爱唱歌表演的王凯,在上班空闲之余也会到当地的电视台去录制节目和拍摄广告。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武汉到北京拍摄一个广告,结果导演的一句“你条件不错,可以去考一考中戏北电”,瞬间唤醒了王凯压在心中的艺术梦。
于是,王凯偷偷辞掉了新华书店的工作,不让自己有退路,只身一人踏上了艺考之路。
2003年,王凯如愿成为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本科班的一员。这便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从校园小舞台的普通学生,到年度热播剧的霸屏男生。这一路走下来,是因为王凯对艺术的念念不忘,是他十年的厚积薄发和他对角色的尊重。
让他爆红的两部剧,他不是男一,但他却比男一还红。
但是,谁记昔年,青春年少,十载忽悠过,几回魂梦旧游,此刻灯光舞台,固景依旧。
王凯在成名后,常常回想过往的一切,那时整年没戏拍,被瞧不起,被不尊重。但都已过去,这一切都已是过眼烟云。
只是,成名之后的王凯,更加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可能谁也没想到,当初那个不起眼的小演员会大红大紫。
在王凯“一夜爆红”之后,接收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电话,有一些八百年都没见的人,不知道从哪里要到王凯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王凯,说有某个节目想与王凯合作。
刚开始,王凯不以为然,后来类似这样的电话越来越多。王凯干脆就不接了,但对于那些真心对自己的人或者是真心的朋友打电话过来,王凯都会二话不说就去帮忙。
患难才能见真情,在人家成名之后,有利益可图就来嘘寒问暖,想分一杯羹的人,真的无需过多理会。
王凯成名前与成名后看到的某些人与事,那种态度上的差异,让他深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