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报|品质原创
引言
婴儿期,我们有原生家庭的呵护;学龄期,我们有同学、朋友的陪伴;成年后,我们是否已经不再适应以"单身"的身份和这个世界相处,需要在身边有一个伴儿,于是就开始谈恋爱呢?
所以,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恋爱?为什么要结婚?爱情的目的又是什么?或者爱情需要目的吗?
《心理学简报》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心理学简报》将与各位读者们一起探讨爱情的话题,思考人为什么要恋爱、结婚。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为什么会结婚"的心理学调查结果,并参考哲学家罗素关于爱情的哲学观,为读者们浅析爱情的目的。
(本文共计约一千六百字,预计阅读时间约4分钟)
耗时29年的心理学调查数据揭示:为什么要结婚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国知名的调查机构和智库,为那些影响美国乃至世界的问题、态度与潮流提供权威信息。该机构在1990年发起了一项心理学调查研究,统计人们为什么决定结婚。
为了获得持久有效的大数据,皮尤研究中心将这项调查工作一直持续至今,截止到2019年底,该中心要求受邀的受访夫妻列出让他们决定结婚的多项理由,由此来观察人们决定步入婚姻的理由[1]。
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数据统计,因此本文将主要参考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以下就是皮尤研究中心历时29年统计的排列前十的结婚理由[1]:
1. 88%的人因为爱情
2. 81%的人因为对方给出了终身承诺
3. 76%的人因为孤独,需要陪伴
4. 71%的人认为男人有能力承担家庭的经济支柱
5. 64%的人因为有共同爱好
6. 61%的人因为满意的性生活
7. 56%的人因为共同承担家务
8. 49%的人为了生养小孩
9. 30%的人因为同居时间久了而选择结婚
10. 28%的人是为了钱而结婚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排名第三的理由是"因为孤独,需要陪伴",这看上去似乎缺少了些爱情的浪漫和激情,但著名哲学家罗素早在1929年就已经揭示爱情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孤寂。
罗素: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情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孤寂
- 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1929年出版了专门探讨爱情和婚姻的著作《婚姻与道德》,并因此书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认为,从本质上分析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外界的陌生、残酷会让人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为自己建立"与世隔绝"的壁垒,以此来保护自己。这样的壁垒给人带来了孤寂感,但人的内在动力是渴望解除这种孤寂感,于是爱情就应运而生。
- 爱情让人克服对外界的恐惧
基于以上的论述,罗素认为人之所以恋爱是为了解除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欲望。爱情能带来一种亲密且温暖的感觉,能够让人克服对外界的恐惧,从而解除自身的孤寂感,以此来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所以,罗素才在他的自传《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 美满的爱情是满足了性需求后还能体验到激情
罗素认为,爱情和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性需求,他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狂喜,如果没有爱情里的激情体验哪怕满足了性需求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满意。
可能正是因为罗素认为爱情激情的重要性,罗素在98年的人生历程里一直追求着激情的狂喜,一共拥有4次婚姻和多位情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在80岁时还义无反顾地与第三位妻子离婚,迎娶了能带给他激情的第四位妻子。
写在最后: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网络上流行起来一句爱情鸡汤"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能爱情和婚姻也是这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句不知道何时传播的话能温暖孤独的心,一段不知道何时开始的情能长伴一生。
参考文献
[1] Pew Research Center. Marriage and Divorce. (2020, April 10). Retrieved June 23, 2020.
[2] Russell, B. (1972). Marriage and moral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匿名投票:您谈恋爱或结婚因为孤独,需要陪伴吗?
原创作者|吉夕心 (《心理学简报》总编辑)
审稿|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审稿人)
欢迎关注《心理学简报》团队,获取专业的心理学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