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三部曲之《亮剑》(亮剑小说在线阅读_都梁的代表著作/小说/杂文集)

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为李云龙的死而流泪,因为我翻过小说的结尾,心理对此已经有了预期。然而我错了,读到结尾时,我却竟然还是禁不住的泪如雨下,泪水不断地模糊着我的视线,而我也不断地用周围可以用来擦拭眼泪的东西一次次捂住自己的双眼。

心痛如割!

午夜时分,忍不住还是打开了《亮剑》,不是不困,但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还是象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着我,而静夜枯灯下的独坐更是带给了我久违的阅读速度和快感。直到凌晨阅读完最后一句话后,身体颓然蜷缩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甚至什么也不愿意想,呆呆地坐在那里,那种心痛的感觉便开始啃噬着自己的灵魂深处。

这是我第四次流泪,也是流的最多的一次。第一次是饥荒年间,李云龙带着全家跪在保姆张妈面前说那番肺腑之言的时候;第二次是他回忆淮海战役老百姓推着独轮车支前,一位三代单传的老人的独子被打死后,他带着全团战士跪在老人面前说话的时候;第三次是冯楠、赵刚夫妇离开的时候。另外还有一次也差点掉泪,好歹忍住了,就是田墨轩老人之死。

之所以细数这一次次的经历,是记忆中能如此感动我的作品好象都已经很久远了,落泪是金,泪水不是证明了我的脆弱,它证明的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救赎,是人的良知在公义面前的深刻忏悔。

不得不承认,小说《亮剑》是自己的额外收获。因为了朋友,产生了对军旅题材影视的兴趣,因为了这种兴趣,开始收看电视剧“亮剑”,但这确实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李云龙在颠覆了我好多关于正确、关于完美、关于崇高的概念和记忆之后,便以其迥异的特立独行的个性拉着我走上了探究他、探究他的故事、探究他的背景的道路。他的离经叛道、他的爱恨情仇以及他的鲜明的个性一方面在丰满着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象一个无形的路标,打开了我思想的另外一扇门。

这也同样是亮剑吸引我的看点,李云龙的伟大,不是因为他能常胜,而是在他面临同样勇猛、同样智慧的敌人(山本一木和楚云飞等)时依靠亮剑精神,依靠他的离经叛道的逆向思维方式,出奇制胜。李云龙是粗鲁的、没有文化知识的,但他绝对是非常智慧的,他不是完人,但他却因为了他的率真、他的嫉恶如仇赢得了我的喜爱,狡诈掩盖不了他的朴实、暴躁埋没不了他的侠骨柔情。当你读到他为了和尚的死而手刃土匪时,你难道不为他叫好吗?

书中人物个性的描述是独特的,这里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的坏人,包括马天生,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尽职尽责的好人,人本身都是矛盾的统一,但这一方面反衬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另一方面这无疑是作者发力反思的地方。相对于社会来说,个人往往都是渺小的,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巨轮的滚滚洪流之下往往变的那么的无奈与卑微。而另一方面,瑕不掩瑜,尽管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们显得有些另类,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苦难是检验人的试金石,真正的勇士,正是这些在大是大非前做出果敢与无愧于良心抉择的人,包括那个可敬的老人田墨轩。

书中最成功的地方无疑是各种感情的刻画,无论是爱人之间的相濡以沫、战友之间的出生入死还是父女母子之间的生死相依,哪一段不让人感慨万分?人类的生生不息得益于这些真挚的爱情、亲情和友情,人类的苦难也只能仰仗这些感情得以解脱。

很想向田雨说声对不起,看到一半时曾经认为与冯楠比较起来思想深度不够,但我错了。我爱田雨,也爱冯楠,两个令人崇敬的、高贵的女性。现在想起来,结尾时之所以泪如雨下正是始于李云龙坐在自己家客厅时感受到田雨气息的那一刻,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注定。

一直没有提到赵刚,不是因为对他印象不深,恰恰相反,从他的身上,甚至读到了心意相通的感觉,铮铮铁骨下发自内心的似水柔情,翩翩儒雅里一身是胆的万丈豪情,更愿以他为人生之楷模。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