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衣死战马超的许褚,为何在曹操病逝后,彻底从演义中消失?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建安十六年秋,渭水河畔,两军阵前。

但见西凉锦马超银甲白袍,挺枪跃马,直取对手。曹营中,唯有一将拍马持刀,与之战作一团。

此人,正是虎痴许褚。

此战,许褚裸衣斗马超,二百回合未分胜负。马超回营后叹曰:“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自此,“虎痴”之名威震三国。

可叹如此猛将,自曹操病逝后竟悄然隐退,再无沙场传闻。

是伤重难愈?是君恩不再?还是另有隐情?

初露锋芒:典韦试刀,濮阳战吕布

许褚初投曹营,便以“虎痴”之勇惊艳众人。

谯县山野间,他单挑典韦,鏖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令曹操爱才并设计降服,并称其为:“此吾之樊哙也!”濮阳城中,吕布方天画戟横扫千军,许褚却毫无惧色,挺刀直取“飞将”。虽未胜,却逼得吕布不敢轻视。

猛将之威,在胆魄,更在无畏。

彼时的许褚,眼中唯有主公曹操,刀锋所指,便是生死不论。

巅峰之战:裸衣斗马超,忠勇冠三军

渭水河畔一战,堪称许褚生涯巅峰。

面对“不减吕布之勇”的马超,他卸甲裸衣,以血肉之躯硬撼寒枪。刀光枪影间,许褚愈战愈狂,竟徒手折断马超枪杆!此战虽平,却令西凉军胆寒,更让马超刮目相看。

猛将之勇,可震敌胆,亦可定军心。

然此战后,许褚的战场命运却悄然转折。

宿敌之劫:四战张飞,醉酒埋祸根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

许褚奉命押送粮草,却因醉酒轻敌,遭张飞截杀。演义有载:“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此一败,不仅粮草尽失,更令虎痴威名蒙尘。

细究其因,实有三错:

一错在违令饮酒,二错在冒进夜行,三错在轻敌无备。

张飞一矛,刺穿的不仅是许褚肩膀,更是他纵横沙场的底气。

当然,在这之前,新野之战、当阳桥头、葫芦口撤军,许褚三次面对张飞,均呈现被碾压的姿态。

英雄迟暮:曹丕继位,虎痴归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洛阳。

许褚捶胸痛哭,直至吐血,哀恸之状令三军动容。曹丕即位后,虽仍以许褚为护卫,却再不令其出征。

这是为何?

其一,汉中之伤,终成暗疾。许褚乃力量型猛将,肩伤难愈,持刀之力大减;其二,醉酒失粮之过,暴露出其莽撞短视,曹丕岂敢再托重任?其三,许褚对曹家忠心耿耿,留其在侧护卫,远比送其赴险稳妥。

更有一层深意:

一位强大的猛将如一把能伸能屈的利刃,需遇明主方能锋芒毕现。

曹操知许褚之勇,亦容其之莽;而曹丕守业之主,求稳胜于求险。虎痴这把利刃,终究藏入了鞘中。

结语

许褚一生,战典韦、斗吕布、拼马超,可谓“打遍超一流,未逢真败绩”。然最后一矛之伤,竟成其沙场绝唱。

是张飞太强?是岁月无情?还是时势使然?还是,只是罗贯中刻意为之?

或许,答案藏在那句“虎痴”之名中——痴于忠,痴于勇,却未痴于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若许褚不遇张飞,可否续写传奇?若曹操不死,虎痴又能否焕发猛将第二春?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